商业金融(商业金融用地性质可以居住吗)

admin 发布于 2024-11-06 阅读(157)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技术含量更高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势必将更加活跃。区域性银行有机会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近期《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指导意见》的推出,为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分析了国内外领先银行在科技金融最佳实践,借此与国内金融机构探讨如何打造“特点突出、风险可控”的科技金融业务模型。

  国内外银行科技金融的业务模式

  基于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阶段和金融需求层次,国内外银行的科技金融业务基本可包括三种模式:硅谷银行模式、风险分担模式、相互协同模式。

  

  1. 硅谷银行模式

  具体而言,硅谷银行依托于与投资机构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为初创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和增值服务。

  

  该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有四方面:

市场环境:金融环境方面,银行业采取混业经营模式;法律环境方面,有成熟的知识产权/专利保护体系;

生态圈:硅谷拥有完整的包含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银行、PE/VC、各种中介及服务机构在内的科技金融生态圈;

人力资源:具有一批了解特定科技产业、掌握风控技术(如股权与知识产权估值等)的人才队伍;

风险共担机制:风投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因此与获市场认可的大型投资机构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包括选择部分已投企业跟进贷款和为风投机投提供融资支持两种方式。

  2. 风险分担模式

  国内银行主要采用风险分担模式,即围绕政府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为成熟期和大型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业务。

  

  该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有两方面:

风险共担机制:由于国内科技金融主要有地方政府主导,因此与政府(包括政策性担保、保险公司)合作,利用政府资源分担/补偿风险;

客户筛选:由于人员经验和风控能力有限,倾向于较稳定的成熟期企业为客户,或要求较传统的抵押担保。

  3. 相互协同模式

  部分国际领先银行在早期通过股权投资于与银行未来技术应用高度相关的科技型企业,从而在企业技术成熟后转为银行所用,实现银行与科技企业的协同发展。

  

  该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有两方面:

客户筛选:只选择与金融业科技运用高度相关的企业(如网络金融、大数据风险识别等领域);

设立专项基金;设立专项基金,严格限制投资企业数量和投资金额(如桑坦德银行投资规模为1亿美金)。

  国内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科技金融区域分布

  科技型企业主要在北、上、深等地较为集中,而在例如杭州、南京和武汉等城市也已初具规模。

商业金融(商业金融用地性质可以居住吗)

  

  科技金融的客户前景

  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至少涵盖以下三大类客户。对各类客户如何组织营销、如何获客和服务、如何挖掘客户价值,银行需要在体制机制建设、产品服务平台设计、生态体系打造等三大领域寻求创新和突破。

  

  [案例分析]硅谷银行的负债结构解析

  举例来说,在硅谷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中,零息存款占到总负债的70%。低廉的客户资金成本是硅谷银行获得较高盈利的重要保障。

基于创业企业特点,获得新一轮融资后其部分资金会存入基本账户中作为流动资金;

而另一部分资金则委托硅谷银行进行管理。截至2014年底,硅谷银行表外客户资金达到319亿美元,与客户存款规模几乎相当。

  

标签:  商业金融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